专业号

曲靖市马龙区林业和草原局“十四五”重点工作

一、林长制工作情况

(一)高位推动,以上率下推动工作落实。一是成立林长制领导小组。坚持把各级党委和政府作为推行林长制的责任主体,区级建立以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区级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1名分管领导为联络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林长制办公室,乡级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建立起党政同责、属地负责、部门协同、源头治理、全域覆盖的长效机制。二是制定林长制实施方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市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工作部署,通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反复酝酿、讨论和修订,经区政府常务会、区委常委会审议,制定下发《曲靖市马龙区全面推行林长制实施方案》,为有效推进林长制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三是建立林长制配套制度。制定印发《曲靖市马龙区林长制区级会议制度(试行)》等六项制度和“林长+警长”工作实施方案,发布总林长令。同时,区政府出台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林木移植采伐管理的通知》《关于建立森林资源保护长效监督管理机制的实施方案》,为深入推进林长制建章立制。四是适时部署林长制工作。区委常委会议2次、区政府常务会议4次研究部署林长制工作,各林长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乡、村级召开林长制工作会60余场次,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落实。五是探索林长制工作模式。通过参加全市组织外出考察学习,深入走访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最终确定王家庄街道作为全区推进林长制工作改革先行先试乡镇。经过试点,探索出一套在全区范围内可推广、可复制、可操作的工作模式。

(二)压实责任,构建资源管理组织体系。一是全面建成林长组织体系。坚持以林长负责制为基础,紧紧抓住“林长”牵头抓总的“牛鼻子”,全面建成覆盖区、乡、村三级的林长组织体系。全区明确总林长2名、总督察1名、副总督察2名、区级林长13名、乡级林长102名、村(社区)林长72名。二是完善资源管理组织体系。按照“区级林长包乡、乡级林长包村、村级林长和监管员包组”的分层次管理要求,将全区134万亩森林管护面积划分为450个责任区,并把全区189名林长、12名警长、3名检察长、73名林管员、353名护林员,定人定责划定责任区,纳入林长智慧管理平台。全区已制作安装区、乡、村级和王家庄护林员管护责任区公示牌204块。三是构建资源网络管理体系。率先整合“一长两员”资源,按照“区管、乡聘、村用、站监督”的原则,对全区各类护林员严格按照标准统一筛选,重新聘用,实行“五统一”(统一护林标识、统一护林宣传、统一巡山手册、统一信息管理、统一集中培训)管理,确实把责任区域、护林面积、巡护线路落实到“林地一张图”,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森林资源保护网格化管理新体系。2020年底全区共有护林人员463名,通过此次整合保留353名。四是搭建科学管理信息平台。通过安装使用林长智慧管理平台和护林员巡护管理系统,实行“定人、定点、定时、定责任”管理,做到每一块林地实现网格化、科学化管理。全区各级林长、护林员林长通APP安装率达95%,组织林长通APP使用管理业务培训12场次,累计使用林长通APP开展巡林工作5700余次。解决使用反馈问题8类42个,核实处理APP巡林发现问题6个。实现护林员发现问题、上报问题,监管员监督问题,各级林长处理问题的及时有效,真正做到山有人管、树有人护、责有人担。

(三)宣传发动,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一是深入营造浓厚氛围。紧紧结合“世界森林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草原保护日”等宣传活动,采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微信等形式,通过马龙手机报、曲靖M马龙频道、微马龙等新兴媒体发送网络信息,全方位宣传林长制改革的目标和政策,加强舆论引导,凝聚社会共识,引导公众参与,形成强大合力。二是注重生态建设宣传。通过制作“绿美曲靖看马龙”大型电子宣传画册,安装林长制公示牌,适时发布林长令,各级林长开展巡林等,让社会各界更直接了解、知晓各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三是厚植生态文化理念。坚持“大地种绿”与“心中播绿”并重,以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杨善洲纪念林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群众性生态科普教育和森林城市创建宣传活动,层层传播森林文化理念,普及森林文化知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有效助推林长制工作顺利推进。

二、绿美马龙三年行动推进情况

马龙区委、区政府成立绿美马龙三年行动领导小组,制定印发《绿美马龙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区林草局、住建局、农业农村局、交通局、水务局、工业园区管委会、自然资源局、教体局、文旅局等9个牵头单位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实施细则》,明确目标任务,细化项目清单,狠抓工作落实。2022年,全区计划实施项目167个,预算投资2.86亿元。截止目前,开工项目141个,开工率达84.43%,其中:完成121个,完成率达72.45%,投资2.14亿元,投资率达74.77%,正在建设20个。

(一)绿美山川专项行动(区林草局)。坚持保护优先、系统治理,重点对荒山荒坡、城市面山等实施造林绿化行动。组织完成造林绿化苗木生产经营专题调研,为科学造林提供优质苗木。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植树71.31万株,完成率108%,建设区级党政军义务植树107亩,10个乡镇(街道)义务植树基地14块902.1亩;投资160万元,实施森林扶育8000亩;投资640万元,实施防火通道植被恢复63公里;投资170元,完成草原退化修复治理2000亩、草种基地建设1000亩;实施草原毒草、鼠害、病害治理2.4万亩。

(二)绿美城市专项行动(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根据绿美城市总体目标要求,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6-2030)》,2022至2024年计划实施项目16个,2022年实施项目12个。截止目前,已完成星乐山水苑小游园、文河社区和通泉卫生院中间小绿地、云龙路小绿地、同起路小绿地、沈家山樱花园绿地改造提升工程;龙翔路东延长线、龙海路市政道路绿化,在迎宾路、龙翔西路、龙西路增植乔木304株,在杭瑞高速马龙收费站出入口摆放鲜花花箱90个、铁艺花架8组40盆,累计摆放鲜花7580盆;万璟·山色时光二期小区单位小区绿化正在建设;完成河道绿廊建设项目1个,栽植行道树2900株,铺设健身步道7165米,计划投资3568万元,完成投资1368万元,投资率达38.34%。

(三)绿美村庄专项行动(区农业农村局)。2022至2024年,实现全区443个自然村绿美行动全覆盖,村庄绿化覆盖率不低于32%;建设绿美乡镇3个(马鸣乡、月望乡、纳章镇),省级绿美村庄4个(通泉老角寨村、通泉土瓜冲村、马鸣大龙树村、月望水箐村),市区级绿美村庄120个,绿美村庄精品村45个。截止目前,开工20个项目,开工率达100%,完成20个,完成率达100%,计划投资3158万元,完成投资3158万元,投资率达100%。

(四)绿美交通专项行动(区交通运输局)。坚持以县乡村公路为重点,示范引领全区公路实施绿美交通专项行动,通过查缺补漏、应绿尽绿,巩固生态修复成果。截止目前,完成G56大昌高速绿化48.66公里,S72三清高速36.5公里,省管国道G248国道26.9公里,农村公路县道33.85公里、乡道28.93公里、村道35.26公里。计划投资194.67万元,完成投资194.67万元,投资率达100%。

(五)绿美河湖专项行动(区水务局)。按照以建设防洪保安全、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美丽河湖为目标,开拓河湖道绿化空间,大力实施植树补绿,水土流失治理,构建河湖沿岸生态景观带。计划开展项目34个,截止目前,开工28个,开工率达82.35%,完成21个,完成率达61.76%,计划投资19218.04万元,已完成投资14554.51万元,投资率达75.73%。

(六)绿美校园专项行动(区教育体育局)。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理念植绿护绿管绿,充分发动广大师生员工开展义务植树植绿护绿行动,加快校园绿化进度,提升校园绿化质量。计划开展项目4个(吴官田小学、马龙二中2个特色绿化品位示范校园,盛家田小学、马龙一中2个生物多样性示范校园),截止目前,开工4个,开工率达100%,计划投资40万元,完成投资30万元,投资率达75%。

(七)绿美园区专项行动(区工业区管委会)。坚持创建园林式工厂与创建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工作相结合,着力改善园区综合配套环境,构建园区与周边环境相互协调的绿色生态系统。计划开展项目6个(云南莱润净化集团有限公司、云南云健实业有限分司、云南东电线路器材有限公司、曲靖兴亮实业有限公司、云南固峰实业有限公司、金安自力二期),截止目前,开工项目6个,开工率达100%,完成6个,完成率达100%,计划投资800万元,已完成投资800万元,投资率达100%。

(八)绿美矿山专项行动(区自然资源局)。围绕构建“谁修复、谁受益”生态保护修复市场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大力推进历史遗留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计划开展项目46个,截止目前,开工28个,开工率达60.87%,完成28个,完成率达60.87%,计划投资120万元,完成投资70万元,投资率达58.33%。

(九)绿美景区专项行动(区文化和旅游局)。按照“文化点题、生态造园、打造精品、服务民生”原则,加强A级景区森林资源保护管理,加强生态文明旅游宣传推广,积极推动景区绿化美化行动。计划开展项目2个(沈家山景区、马过河景区),截止目前,开工2个,开工率达100%,计划投资400万元,完成投资300万元,投资率达75%。

三、要素保障情况

(一)提前介入、主动服务,提升服务保障意识。一是早对接。提前与发改、自然资源、环保、水务等部门做好工作对接,详细了解项目建设涉及使用林地范围、用地类型、开工时间等内容。二是早谋划。对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到自然保护地、生态红线、基本农田等限制区域,分类指导制定好阶段推进报批计划表;对项目建设符合使用林地条件的,针对项目建设重要类型、急需开工时间等要求排序,做到精准报批供地。三是早准备。指导项目建设单位提前准备好所有的报批相关资料,严格把关林地审批查验申报文体质量,特别是涉及到公益林调整、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地、林木采伐、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手续资料要同步推进,全力压缩报批时间。四是早争取。积极争取省、市林草局的支持,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开工。

(二)优化流程、靠前服务,依法依规及时审批。一是严格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执行《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草局第35号令)和林地用途管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和《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指南》,始终秉持依法行政的履职理念,守好依法依规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产业发展政策线。实施“一网通办”,改善服务质量,审批报件材料全面实现电子化,模块化。二是认真执行用地政策。2022年4月1日起,省林草局决定将全省范围内除涉及各类自然保护地、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免缴森林植被恢复费和采石采砂采矿项目外使用林地面积在2公顷以下、林地保护等级在Ⅲ级及以下的建设项目永久占用林地省级审核审批权限,依法委托州(市)级林草主管部门以省林草局的名义实施,着力减环节、压时间、降成本,更加精准地服务一线、服务基层、服务企业,马龙区第一时间加以贯彻落实,确保政策执行到位。三是及时依法依规报批。坚守林地、森林生态红线,严格实施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引导全社会节约集约使用林地。今年以来,获得永久使用林地批文项目21件,涉及林地面积209.2043公顷,森林植被恢复费2660.3815万元。上报未获得永久使用林地批文项目4件,涉及林地面积3.0403公顷,森林植被恢复费37.9898万元。获得临时使用林地批文的项目5件,涉及林地面积52.4158公顷,森林植被恢复费539.0298万元。四是全面提升办事效能。牢固树立“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的效率意识,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成立要素服务保障工作专班,建立行政审批工作日报、周报制度,落实重点项目“一对一”服务机制,确保建设项目顺利落地实施。

(三)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做好林草用地保障。一是加强工作协调服务。重点关注和了解全区项目建设涉林草情况,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联动,项目建设企业与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省、市、区上下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密切配合,通力协作,保证各项工作有序稳步推进。二是全力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坚持重大项目提前介入服务,主动服务,实时跟进项目动态,施工前划红线、打界桩,施工中强监督,及时反馈并妥善处理项目建设中的涉林草地问题。三是强化政策宣传引导。积极宣传林草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节约集约使用林地原则,引导项目规划选址避让生态红线和林草禁区,指导建设项目业主依法使用林地、规范使用林地,提升项目业主申请使用林地的便利性,推动林地审核审批工作在阳光下公开透明运行。

四、国家储备林建设和林草碳汇

(一)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家储备林建设是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精准提升森林质量的重要工程,对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建设生态文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储备林建设已成为马龙林草项目建设单体投入最大、综合效益最高、发展潜力最好的项目。近一年来,全区上下抢抓机遇、大胆尝试、积极作为,推动全区储备林建设项目实现从“调研谋划”到“落地生根”,取得明显成效,走在全市前列。今年9月马龙区人民政府与云南穗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曲靖市马龙区元宝枫种植及初加工建设项目》合作框架协议,计划种植元宝枫基地约10万亩,总投资8.7亿元人民币,元宝枫初加工基地占地约15亩,总投资0.3亿元人民币。主要做法是:一是开动脑筋招商引资。通过多方调查研究,外出学习考察,积极引进各类投资公司和大金融财团,努力争取社会资本参与,着力化解资本金筹集难问题。同时,项目实施通过林地流转、林木收储让农民快速持续增收。二是放开手脚发动群众。紧紧依靠乡镇(街道)党委政府和村级组织,深入基层召开群众会、村民小组会等,加大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重大意义、成功模式、主要作法的宣传,让项目家喻户晓,广泛动员各地群众积极参与,加快林地流转和林木收储进度。三是群策群力推动落实。区林草局成立国家储备林建设和碳汇工作专项工作组,加强统筹调度,解决共性问题。着力加强与项目建设单位沟通对接,安排熟悉工作人员,全程参与实地勘查和实施方案编制,确保项目建设高效推进。

(二)林草碳汇。深刻认识林业碳汇在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中的重要作用,将各项林业工作全面统一到“碳汇提升”这一重大方向上来,加强学习、认真研究、创新实践,切实提高认识,主动服务“双碳”工作大局。认真围绕森林提质增汇,坚持高质量推进国土绿化,持续提升森林质量,努力将全区124.75万亩森林建设成为支撑全区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阵地,为下步开发林草碳汇打下坚实基础。

五、林草产业发展

坚持以“增资源、增效益、增活力”为中心,按照各具特色、集群发展的思路,积极开发林草多种功能,重点发展木本油料、林下经济、生态旅游、观赏苗木、野生动物驯养繁殖等林草产业,着力加快推进木本油料、观赏苗木、林下经济等高效林草产业。

(一)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着力营造林种、树种结构合理的速生丰产林和珍贵用材林,充分发挥林地生产力,提高林地利用率。近5年,累计推广种植优质树种造林5万余亩,实施中幼龄林抚育3万亩,发展特色观赏苗木基地1.2万亩。

(二)大力培育林果产业。根据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壤、海拔等自然条件,统筹考虑植树造林与助农增收效应,因地制宜开发和培育具有马龙特色的名特优新经济林品种,进一步改造和提升现有经济林。全区现有核桃种植面积1.9万亩,其中挂果面积达1.23万亩,产量达200吨,涉及10个乡镇,376个村,5千多农户。

(三)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依托林区森林生态环境,积极培育林药、林菌、林草、林禽、草畜、林蜂等林下经济产业,拉长、加宽、增厚林草产业链条,实现多层次增值,增加林草地产出效益,提升林草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提高林草资源综合利用率。林草经营利用面积达2万亩,综合产值达8000万元。

(四)拓展森林生态旅游。结合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制定森林生态旅游总体规划,重点对沈家山、万亩草山、香炉山、马过河景区等主要生态景观实施改造提升,进一步拓展森林生态旅游载体,推动林草资源利用方式由“砍树”向观光、旅游、体验等转型。紧紧围绕森林生态旅游开展森林城镇、森林人家、森林村庄建设,让广大居民通过生态旅游走向自然,学习和认识自然的价值,达到自觉地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的目的。森林生态旅游游客人数达5万人次。

六、森林草原资源、自然保护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

(一)强化森林资源管理。认真落实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持续增加天然林资源总量。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森林管护总面积133.72万亩。实施生态公益林管护及补偿面积56.18万亩,天保工程森林管护国有林管护面积13.26万亩。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曲靖市马龙区2022年度森林资源管护站点建设项目》,投资100万元,分别在鸡头村街道、纳章镇各新建森林资源管护站1个。投资160万元,实施森林抚育8000亩。

(二)开展草原保护修复。坚持全面保护、系统治理,开展草原常态化监测,实施草原保护与修复工程。2021年以来,投资300万元完成中央财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5000亩;投资250万元在全市率先实施草种基地建设2000亩;实施草原管护面积8.13万亩,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5.62%。

(三)提升灾害防控能力。加强森林草原火情监测系统建设、防火物资储备、防火隔离带等草原防火设施建设。创新性首次组织编制实施《曲靖市马龙区森林防火规划(2021-2025年)》,计划修建防火通道79条273公里。今年,新建防火通道11条,路线总长63.6公里,完成投资4500余万元。组织开展《曲靖市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2022年全区未发生森林火灾,无卫星热点。今年以来,实施林业和草原有害生物监测57万亩,未发生重特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

(四)强化自然保护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为主,推进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全面完成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推进自然保护地能力建设。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和生态环境敏感脆弱区等区域的林草资源保护,提升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健全完善湿地保护和管理体系,加强重点区域湿地保护。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强化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的监测和保护,促进珍稀濒危物种种群数量恢复。湿地保护率指标不断巩固提升,生物多样性不断丰富。2021年末有湿地面积2.36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7546.65亩、人工湿地面积1.60万亩;湿地受保护面积6511.2亩,全区湿地保护率27.63%,自然湿地保护率24.26%。现有自然保护区1个(黄草坪水源县级自然保护区,面积4.42万亩),省级风景名胜区1(马过河省级风景名胜区,由马过河、万亩草场、香炉山3个片区组成,面积4.2万亩)。全区共有古树名木179株(含4个古树群),其中,二级古树15株,三级古树164株。

七、森林督查问题整改和林草监测核查执法全覆盖

坚持“打、防、控、管”并举,推行“监测全覆盖、核查全覆盖、执法全覆盖”林草资源监管机制,持续开展“天上看、地面查、网络传”森林督查,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脆弱区、重点违法领域问题监管,强化森林督查制度化、规范化。完成2021年森林督察112个疑似图斑,199个打击毁林专项行动疑似图斑的数据核实上交、案件处罚和恢复林业生产条件,核查验证2022第一期省级遥感即时监测疑似图斑109个,涉及林地66.9280公顷。项目违法违规2个,面积1.085公顷。2022年国家森林督查疑似图斑488个,涉及林地332.0413公顷。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今年以来,查处各类涉林案件62件(移交森林公安处理2件,林业行政案件60件),收缴罚金49.12万元,恢复林业生产条件10.27公顷。

八、林草种质资源普查

林草种质资源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是林草遗传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对推进林草生态建设、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对加快林草产业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基础保障作用。马龙区林草部门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摆上突出重要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明确普查对象,明晰普查内容,组建专业队伍,抓住工作重点,严格方法步骤,坚持“全面、真实、准确”标准,强化组织领导、技术保障、督促指导,扎实推进林草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当前,马龙保护绿水青山的合力进一步形成,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举措进一步落实,林草建设的引擎作用进一步发挥,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的愿景进一步显现。但对标林业和草原工作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的工作离省、市、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离市林草局的期望,离区委区政府的要求,离人民群众对林草产品和生态公共服务的多样化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生态保护修复质量与筑牢全区生态安全屏障要求存在差距。森林质量整体偏低,人工林和次生林较多,林分结构单一,中幼林比重较大,森林总体质量整体不高。可造林空间有限,现在仅剩的可造林地多为困难立地,造林难度大,投资成本高,经费保障困难。二是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与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存在差距。野生动植物资源本底不清,数据库不够完善。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突出。人为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草原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破碎化现象仍然存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未能充分发挥,优质生态产品供给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与林草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当前林业草原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林区、草原的道路、供电、饮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多未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及投资计划,相关扶持政策难以落实,自我发展和更新能力不足。自然保护地缺少实质性建设内容。基层站所基础设施装备薄弱,林草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不足,森林草原防火、野生动植物保护、资源管理、有害生物防治等现代装备和信息化管理技术落后。四是林草队伍建设与发展现代林草不相适应。人员结构性矛盾突出,普遍存在年龄偏大,专业技能和业务素养不高。基层林草队伍存在专业知识水平明显下降,人才断层。由于受编制限制,专业技术人员进不来,专业技术人才紧缺,人才引进渠道单一等问题。机构改革不彻底,草原工作职责已由农业部门划转到林草局,但无人员编制。五是林草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较难开展。森林公安管理体制调整后,全区林草行政执法工作面临执法机构不健全,执法人员执法水平低,执法仪器、交通工具、办公设备等设备设施不足,执法人员不足等问题。城镇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大规模推进,林地刚性需求急剧上升,森林草原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矛盾突出。

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林草部门职能、履行使命,紧紧围绕新时代赋予林草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绿色发展中新地位、新使命和新任务,始终坚持把改善生态作为林草发展的根本方向,始终坚持把做强产业作为林草发展的强大活力,始终坚持把保护资源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作为林草发展的基本任务,始终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林草发展的关键动力,始终坚持把依法治林作为林草发展的根本保障。通过坚持目标问题导向,全面深化林草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释放林草发展活力。着力开展国土绿化,着力提高森林质量,着力建设森林城市,着力建设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等绿色富民产业,增强基础保障能力,加快推进林业草原现代化建设,力争到2024年,全区森林覆盖率达52.7%,森林蓄积量达375万立方米,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6.87%
救灾1


云南林业-1


云南林业-2
林业草原大数据建设平台
京ICP备09013815号
基于E-file技术构建